江蘇數字廣電建設研究 |
|||||
|
|||||
廣播電視是重裝備行業,兼具政府屬性、文化屬性、產業屬性,對數字技術有著較強的依賴性,在數字經濟發展、數字政府建設、數字鄉村建設和文化數字化轉型中承擔著重要的使命任務。江蘇省廣電局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數字政府、數字鄉村建設等方面部署,堅持守正創新,強化問題導向,對廣電部門和行業數字化建設進行深入調研論證,提出江蘇數字廣電建設的目標任務和路徑舉措。 一、數字廣電建設的邏輯起點 數字廣電建設理念的提出基于中央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數字政府建設、數字鄉村建設和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等決策部署,是廣播電視行業在政府層面和行業層面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創新探索。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鄉村和文化數字化是相互融合、環環相扣的幾個領域,既有區別又緊密聯系。 (一)關于數字經濟 國務院制定出臺《“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對數字經濟發展作出全面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2021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超過5萬億元,占全國11.8%,先后制定出臺《關于全面提升江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指導意見》《江蘇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江蘇省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江蘇省2022年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工作要點》等政策文件,在“社會治理數字化”“網絡基礎設施深度覆蓋和融合應用”等方面賦予廣播電視新任務。 (二)關于數字政府 江蘇《關于加快統籌推進數字政府高質量建設的實施意見》《江蘇省數字政府建設2022年工作要點》等文件,提出“大平臺共建、大系統共享、大數據共治”等先進理念和“云網升級、數據共享、治理轉型”等路徑舉措,為廣播電視部門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重要依據。 (三)關于數字鄉村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指出“以信息基礎設施為數字底座,夯實數字鄉村發展根基”“以推進智慧農業發展為抓手,實現農業生產數字化”“以數字技術賦能為手段,實現鄉村管理服務數字化”“以應用場景為突破口,尋求數字鄉村最優方案”“以解決地方建設疑慮為出發點,同步推進數字鄉村試點和標準體系建設”“以提高農民數字素養為手段,讓農民充分享受數字化改革紅利”等六個重點方向,廣播電視領域在數字鄉村建設中大有可為并已經有所作為。近年來,江蘇省廣電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主動對接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智慧廣電鄉村建設工程,得到國家廣電總局充分肯定并推廣,目前全省已建成智慧廣電鄉鎮(街道)近400個,探索拓展“智慧廣電+公共服務”新應用新路徑,促進智慧廣電與相關行業協同融合發展,形成黨建引領、文化振興、公共服務、鄉村治理、產業振興等特色功能板塊?!督K省數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2022年江蘇省數字鄉村建設工作要點》等文件賦予廣電領域“智慧廣電鄉村建設”“700M5G網絡建設”“應急廣播建設與管理”“完成600個智慧廣電鄉鎮(街道)建設”等在數字鄉村建設中的新任務。 (四)關于文化數字化 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和線上線下一體化、在線在場相結合的數字化文化新體驗,是一個大的發展方向。應該積極推動“云、網、端”資源要素相互融合和智能配置,推動高新視頻、沉浸式視頻、云轉播等產業快速發展,改造提升傳統廣播電視業態,拓展新型消費模式,打造更高格式、更新應用場景、更美視聽體驗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 (五)關于數字廣電與智慧廣電、大視聽、未來電視 “智慧廣電”建設是一個在廣電行業幾乎無所不包的綜合性理念。“大視聽”更加側重于大視聽產業,是指各種不同的視聽業態在新科技特別是信息網絡新科技的推動下,打破以往的分割格局,出現融合傾向,形成新的視聽業態分布和視聽格局。重點呈現出“三個強化”的鮮明特點,即科技的支撐與引領進一步強化、深度廣度上的融合與整合進一步強化、視聽產品業態方面的升級與創新進一步強化?!拔磥黼娨暋辈恢褂陔娨?,是一種嶄新的理念模式和一個廣義的視聽概念,是系統性革命性的迭代升級,代表著視聽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未來發展圖景,它至少有“五化”的特征,即呈現方式多樣化、視聽體驗沉浸化、應用場景全景化、服務形態智慧化、服務供給協同化。 目前,國內尚沒有系統提出數字廣電的概念。筆者認為,數字廣電更多應該從廣義上去理解,其涉及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發展的方方面面,以數字技術為“四肢”、信息網絡為“骨干”、數據資源為“血肉”,通過廣播電視部門和行業雙層面全要素數字化轉型,實現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事業產業發展理念嬗變、技術迭代、覆蓋精準、服務優化、產業升級、治理系統,促進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領域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數字廣電和智慧廣電、大視聽、未來電視等理念側重點有所不同,但不能割裂開來看待,它們都是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途徑,有利于深化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解行業發展困境。 二、江蘇數字廣電建設的現實基礎 近年來,江蘇省廣播電視系統以智慧廣電建設為基礎,對廣電數字化轉型發展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取得初步成效。在省級部門層面,建成一網通辦、全程網辦的廣電政務服務暨信用監管平臺、覆蓋傳統廣電媒體和網絡視聽新媒體的監測監管系統,基于電子政務外網建設的機關OA辦公系統運行順暢。在廣電行業層面,建成以江蘇省廣電總臺“荔枝云”為代表的媒體融合平臺,以江蘇有線廣電5G創新實驗室為代表的場景應用平臺、以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華東區域中心為代表的文化數據資源平臺等建設穩步推進,市縣播出機構“采編播”基本實現數字化高清化。 (一)積極參與數據匯聚治理攻堅行動 向江蘇省大數據中心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注冊、共享資源目錄19個,并將實際發生業務的13類目錄的數據導入至系統中并開放共享,共享數據共計6344條,未實際發生業務的6類資源目錄發函向大數據中心進行了解釋說明。按要求實現本部門證照的電子化和標準化,共涉及6類證照,6類證照全部歸集;2022年上半年發生了實際業務的3類證照,3類證照數據均能夠及時、全量、規范地向省電子證照庫進行數據推送。同時,將公共數據共享作為一項日常工作進行管理,對于第三方發起的共享需求積極響應、及時審核。 (二)大力推進“一窗受理、一網通辦” 江蘇省廣電局集約建設江蘇省廣播電視政務服務暨信用監管平臺,將本部門條線面向企業和群眾的政務服務業務系統整合為互聯互通、業務協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統”,統一接入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是全省首家全行業系統與政務服務平臺聯通的部門。2022年8月5日,江蘇省廣電局、江蘇省政務辦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全省廣電政務服務事項“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工作的通知》,對聯通政務服務平臺、推進廣電事項“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全省通辦、智慧審批以及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數據歸集與共享應用等工作進行了部署。2022年9月14日,江蘇省廣電局、江蘇省政務辦聯合召開推進全省廣電政務服務事項“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進一步闡明了廣電政務服務條塊統合的重要意義,通報了前期工作推進情況,梳理明確了下步工作要點及相關要求,并現場進行了系統介紹和演示培訓。 (三)不斷優化監測監管系統平臺 廣播電視融合監測監管平臺和網絡視聽新媒體監測監管平臺均已完成政務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摸底排查,并進行了后續的資源歸集和掛接。一方面,優化廣播電視融合監測監管平臺。在以往各自獨立的廣播和電視信號監測設備的基礎上,通過優化系統、整合資源,于2018年建成廣播電視融合監測監管平臺并不斷改進。平臺完成全省范圍內深入到縣一級的中波廣播、調頻廣播、有線數字電視、地面數字電視、移動數字電視以及衛星廣播電視等高標清信號的統一監測,對播出工作中覆蓋效果和播出質量進行統一監管,及時準確發現節目播出異態情況,對來自不同地區、不同信源的高標清節目完成比對。目前,平臺可按需求提供上述各類廣播電視節目的實時與錄像音視頻、信號各層面監測數據以及異態報警等信息,并針對各類信息實施分析、處理、統計、存儲、報表。建成的廣播電視融合監測監管平臺,為做好廣播電視科學化、智能化監管,保障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提供了重要保證;為各級主管部門現代化、數字化的管理手段和統一、科學的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另一方面,優化網絡視聽新媒體監測監管平臺。網絡視聽新媒體監測監管平臺主要實現對我省網絡視聽行業內的主要對象進行網絡視聽各項業務的監測監管。目前,監管對象包含我省注冊的26萬多活躍ICP網站、92家持AVSP證機構開辦的各類網站和App、全省IPTV業務以及微博、微信、抖音、頭條等各類新媒體平臺上的大量視聽類賬號。平臺主要由視聽節目監管、網絡視聽收視導向監測、IPTV監測、運營分析、投訴舉報等功能模塊組成,日常開展重點機構網宣情況、網絡視聽傳播秩序、視聽節目內容、網站和移動端運維情況及新媒體媒介影響力等常規監測,同時配合廣電總局、江蘇省委宣傳部等相關行動,完成多項特定的專項監測任務,有效發現多起各類違規事件,為廣電行業行政管理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實現網絡視聽領域意識形態長效監管,全力保障網絡視聽空間清朗。 (四)加快建設智慧廣電鄉村工程 在江蘇省委、省政府領導下,江蘇省廣電系統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為目標,在全國率先實施智慧廣電鄉村工程,有效發揮內容、平臺、網絡、用戶資源優勢,推動智慧廣電網絡服務能力進一步加強,智慧廣電生態體系日益完善。目前,全省正加快推進智慧廣電鄉鎮(街道)建設,為農村地區提供優質的公共文化、涉農信息、鄉村治理和產業支撐等服務,探索拓展“智慧廣電+公共服務”新應用新路徑,促進智慧廣電與相關行業協同融合發展,形成了黨建引領、文化振興、公共服務、鄉村治理、產業振興等特色功能板塊,更好地滿足基層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推進廣播電視從功能業務型向創新服務型轉變。 三、江蘇數字廣電建設的目標任務 以廣電數字化改革為牽引,以廣電政務服務、采編播傳、監管全鏈條數字化建設為支撐,聚焦平臺共建、數據共享、產業共興、系統共治,全面對接融入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經濟、數字鄉村等系統,加快推進廣電產業數字化、服務數字化、治理數字化,以數字廣電建設撬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創新發展,為建設網絡強省、數字江蘇、智慧江蘇貢獻廣電力量。到2025年,基本建成廣電政務服務“一朵云”、內容數據“N個庫”、監測監管“全程在線系統”、有線電視和廣電5G“文化專網”,實現全省廣電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視聽信息數據“多庫共享”、安全保障“數智升級”,智慧廣電鄉鎮(街道)全省覆蓋,廣電5G政用民用商用進一步普及,廣電視聽數字化協同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數字視聽產業基地建設全國領先,“云交易”平臺發揮作用明顯,實現廣播電視終端通和人人通。 (一)持續推進政務服務數字化 一是優化全省廣播電視政務服務平臺。著眼建成廣電政務服務“一朵云”,依托江蘇省大數據管理中心技術支撐和云平臺支持,規范廣電領域政務服務事項,做好省市縣三級統建工作以及與地方政務服務平臺的對接工作,實現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對標對表廣電領域政務服務數字化先進省份,力爭在“網上辦”“掌上辦”“證照分離”等方面實現領跑。二是優化機關OA系統。堅持邊使用邊升級,推動局機關OA系統功能更加完善,運行更加順暢,更好發揮機關運轉“中樞”作用。三是優化“一網兩微”。加強“一網兩微”集成和運維,確保規范、高效、安全運行,增強品牌效應,更好發揮政務信息公開、提供公共服務、接受公眾監督、開展業務宣傳等方面功能作用。 (二)持續推進監測監管數字化 一是推進安播保障和監測監管體系數字化智慧化升級。完善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監管平臺,推進與全省傳媒機構融媒體平臺數據對接,做到準確預判風險,主動應急處置,確保監測覆蓋媒體融合發展全行業、全過程、全要素,構建更高效、更智能、更協同的安播保障體系。二是籌建全省廣電無線智慧監測及運維管理系統。通過采集、匯聚無線傳輸覆蓋網核心設備運行指標,與空收監測數據融合分析,實現全網運行態勢感知、覆蓋效果評估和故障快速研判,并通過全網運維大數據分析,提高網絡化覆蓋條件下的協同運維和覆蓋網管理能力。三是完善節目收聽收看評議評價體系。加強與“中國視聽大數據”(CVB)的深度合作,構建完善覆蓋全省廣播電視節目的綜合評議評價體系,匯總分析頻率頻道和重點節目傳播數據,有效發現新問題、跟蹤新節目、研究新形態,推動廣播電視節目質量提升。四是加快全省廣播電視信用監管平臺建設。力爭2022年下半年投入試運行,加強平臺與“信用江蘇”等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對接,實現信用信息數據即時共享,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信用監管中的作用,推動廣播電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五是建設使用境外電視智能監管服務系統。運用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智能化技術監管手段,研發建設基于PC端和移動端的全省境外電視互聯網監管服務平臺,為實現境外衛星電視精準監管提供現實可行的技術支撐。 (三)持續推進內容制播數字化 一是提升制播流程融合化水平。推動全省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實現全高清化播出,加快推動播出機構4K超高清制播能力建設。二是完善荔枝云平臺功能。緊盯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最新發展,加強虛擬化、分布式存儲、容器、微服務、統一云管、“云+邊緣計算”等新技術應用,將荔枝云平臺打造成為先進的工具應用集成平臺、內容資源共享平臺、政務民生服務平臺。三是建設視聽信息數據“N個庫”。依托有線電視網絡設施、廣電5G網絡和互聯互通平臺,推動文化專網建設,建成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華東區域中心。積極對接國家廣電總局數據庫和省大數據管理中心,及時共享各類政務數據、業務數據、社會數據等。分級分類推動“廣電專有云”建設,建立完善視聽節目庫、網絡影視劇庫、公益廣告庫、境外電視監管服務庫、設施設備庫、運行維護庫、監測監管庫、安全播出庫等數據庫,將各類統計數據統一接入數據庫,集中分析和展示,做到應統盡統、隨用隨查。 (四)持續推進公共服務數字化 一是推進智慧廣電鄉村工程建設。推動智慧廣電與廣電公共服務的融合,大幅提高公共服務數字化、高清化、網絡化、智能化、移動化水平。通過“一鎮一屏(品)”建設,打通電視端與移動端,鞏固輿論宣傳主陣地,推動涉農信息數字化發布和傳播,實現廣播電視由“看電視”向“用電視”的跨越。二是深化應急廣播應用管理。推進應急廣播體系優化升級,完善全省數據連通,建設應急廣播發布效果監測評估系統,推動農村終端補點和城區終端建設。結合基層實際,探索開發融合視頻監控、視聽載體、綜合信息終端等多元功能的新型應急廣播終端,拓展基于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急廣播智能應用。加強應急廣播與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臺、智慧廣電公共服務平臺、新媒體平臺對接融合,加大與相關部門協調溝通力度,拓展應急廣播在城鄉社會綜合治理、數字鄉村等政務、文化傳播、民生領域的應用空間。三是增強數字廣電惠民成效。在基層廣播電視節目供給、地面數字電視覆蓋等方面提質增效。 (五)持續推進產業轉型數字化 一是深化全媒體融合發展。分類指導推動不同地區、不同層級廣電媒體融合發展,加快建設新型主流媒體。二是拓展大視聽產業生態。完善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產業項目庫建設,堅持以項目為支撐推進新型數字文化業態發展,以智慧廣電應用加快提質升級,推進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養老等方面迭代升級,培育社會服務、醫療健康、數字娛樂、智能家庭等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推出更多有特色的廣播電視應用服務。三是推動數字產業基地(園區)建設。支持江蘇有線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長三角廣電網絡數字經濟聯盟發展,深化常州網博視頻進出口溯源數字化產業基地建設,支持鹽城籌劃創建長三角數字視聽產業基地,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數字化產業基地(園區)。四是打造“云交易”平臺。探索建設中國(江蘇)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國際交流平臺,加強與國外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廣播電視領域交流合作,將更多自主拍攝制作的優秀電視劇、紀錄片、動畫片、網絡視聽節目等通過云平臺帶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展播,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 四、江蘇數字廣電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由江蘇省廣電局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數字廣電建設領導小組,加強對全省廣電系統數字化改革統籌領導和頂層設計,指導謀劃各類綜合應用場景、協同數據共享等問題。組建江蘇省廣電局數字化改革工作專班和相應工作推進組,抓好具體任務和相關工作對接落實。建立健全縱向省市縣之間、橫向省級廣電系統之間的高效協同機制,相關數據、平臺、應用統一接入省級平臺,實現省市縣一體推進、步調一致、高效協同、全流程貫通。鼓勵各地廣電部門爭先創優,開展改革探索創新,挖掘一批典型案例和亮點。 (二)加強動態管理 實施任務清單動態管理機制,制定數字化改革跨部門跨層級,可綜合集成、可跟蹤監督、可量化評價的結構化任務清單,對重點改革任務,實施掛圖作戰,逐條逐項分解任務,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建立動態臺賬,確保干一件、成一件,形成滾雪球效應。 (三)加強標準建設 落實相關行業、地方標準及《江蘇省公共數據目錄編制規范(試行)》《江蘇省公共數據分類分級規范(試行)》,在此基礎上指導行業單位、行業協會制定并試行視聽內容、安全播出、監測監管等細分類別的數據格式及接口規范,有條件的推動申報地方標準,規范行業內數據系統對接和數據資源共享。 (四)加強政策扶持 加強數字廣電建設資金支持力度,保障重點工程項目落地。實施數字廣電創新成果獎勵政策,對數字廣電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等領域突出貢獻者給予獎勵。貫徹落實機關內部采購數字化改革相關要求,推進實施采購一體化,加大對數字經濟產品政府采購力度。 (五)加強人才培育 實施數字廣電人才引培計劃,研究制定適應數字廣電建設需求的人才政策,打造數字化專家人才庫,全方位全覆蓋加強廣電系統干部業務培訓和運用指導,堅持系統觀念系統方法,突出改革思維,不斷提升廣電系統干部多跨高效協同、工作閉環管理的能力,把整體理念熟練運用到日常服務和治理工作中。 (六)加強安全保障 建立健全行業網絡和數據安全管理運行機制,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密碼應用安全性評估及風險評估制度。積極爭取建設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省級網絡安全服務平臺,加強安全態勢主動監測、智能感知和威脅預測,提升安全風險管控能力。建立新技術網絡安全風險評估制度。按照國家、行業相關要求,以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為核心,以傳輸覆蓋網、云平臺等基礎設施為重點,加強各類廣播電視設施保護。
(作者系江蘇省廣播電視局繆志紅、張衛軍、陳寶成) |
|||||
|